
数字出版平台
链接中心
网站访问量
硬化性肺细胞瘤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王明昭;陈思远;费凯伦;王志杰;硬化性肺细胞瘤(PSP)是起源于不完全分化的Ⅱ型肺泡细胞的罕见肺部肿瘤,好发于东亚中年女性,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多数PSP初诊时无症状,影像学检查主要表现为孤立性肺结节,但也偶见多发结节病例。典型的PSP病理表现为双细胞类型和四生长模式,免疫组化检测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等标志物及基因检测v-akt鼠胸腺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1(AKT1)突变可协助诊断,治疗手段以手术为主,但部分PSP具有恶性潜能,术后可出现局部复发、淋巴结转移甚至远处转移。尽管已有研究对恶性PSP的发生机制和危险因素进行探索,但目前尚无明确结论。对于不可手术切除或转移性PSP,个案报道中化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多靶点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及放疗显示出一定潜力。文章系统梳理了PSP的流行病学、临床与影像学表现、病理分子学特征及治疗策略,重点阐述了恶性PSP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发生机制及系统治疗进展,为深化对PSP的认知及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胰腺癌的术前治疗研究进展
范亚冠;田爱茹;张晶;齐丽娟;刘斌;卢娟;钟宇新;孙永琨;胰腺癌起病隐匿,发现时往往已处于中晚期,预后较差。目前,对于可切除胰腺癌及临界可切除胰腺癌的术前治疗方案及治疗时间尚不统一。胰腺癌进行术前治疗可能会提高手术切除率,延长复发时间,但也可能会因进行术前治疗期间出现疾病进展而错失手术机会。目前指南建议,对存在高危因素的可切除胰腺癌以及临界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先行术前治疗。文章就胰腺癌术前治疗的优势及局限性进行综述,以探讨胰腺癌的术前治疗策略。
肺癌脏层胸膜侵犯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张佳星;李蒙;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临床分期对于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在第9版肺癌分期系统中,脏层胸膜侵犯(VPI)为T分期从T1期增加到T2a期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在术前准确预测肺癌的胸膜侵犯是制定外科手术计划的前提条件。目前,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评估肺癌术前胸膜侵犯最常用的影像学方法,其他影像学检查作为补充手段。文章就肺癌的VPI相关概念、 CT征象、其他影像学检查及新技术在评估胸膜侵犯程度和预测预后方面的应用研究进行总结。
DNA甲基化与非M3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王术艳;张慧芳;高永强;非M3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成人常见的急性白血病类型之一,由克隆性造血干细胞恶性增殖所致,特点为细胞异常增殖、分化阻滞和凋亡失调。AML不仅具有基因突变异常,还伴随表观遗传改变,其中DNA甲基化作为一种关键的表观遗传修饰,通过在DNA胞嘧啶残基上添加甲基来调控基因表达,在造血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AML患者中普遍存在DNA甲基化异常,这些表观遗传改变对AML的发生、进展以及治疗反应具有重要影响。文章综述了AML相关的DNA甲基化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DNA甲基化在AML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潜在作用及临床应用前景,以期充分了解AML的生物学行为,寻找新型潜在治疗靶点,改善患者预后。
Hippo-YAP通路促进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发展的机制及其临床转化研究进展
焦剑桥;李松;刘联;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出现为晚期NSCLC患者带来了显著的生存获益,但肿瘤异质性强、疗效不持久、耐药机制复杂,严重限制了现有治疗手段的长期效果。近年来,Hippo信号通路及其关键效应子Yes相关蛋白(YAP)和转录共激活因子(TAZ)在NSCLC中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Hippo-YAP通路不仅参与NSCLC的发生发展过程,还在肿瘤的治疗耐药和免疫逃逸中扮演重要角色。文章综述概括了Hippo-YAP通路的分子框架与调控机制,分析其在晚期NSCLC中的病理生理作用,评估其作为潜在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并展望未来可能的临床转化方向。
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的研究进展
丁婕;戴旭;孟宪运;王冠;<正>在1960年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NCI)的Zubrod等[1]通过比较氮芥与噻替哌的疗效,首次提出了癌症化疗疗效评价标准的概念和方法[2]。1981年Cancer上正式发表了修订的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实体瘤疗效标准。经由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协会(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on treatment of cancer,EORTC)、NCI和加拿大国立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of canada,NCIC)进行修改和补充,于2000年公布了新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35岁以下妇女宫颈癌
章文华,白萍,吴令英,马绍康目的探讨宫颈癌的发病趋势和年轻宫颈癌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分析自1970~1994年我院收治125例年轻宫颈癌(<35岁)的临床资料。结果<35岁妇女宫颈癌在我院治疗的全部宫颈癌中所占比例自70年代的1.22%上升至80年代的1.42%及90年代初的5.01%。根治性治疗的116例中22例宫颈原位癌和早期浸润癌的5年生存率为100%,94例浸润性宫颈癌的总5年生存率为56.4%,复发(或未控)和转移率为36.2%(34/94)。结论本组提示宫颈癌发病有年轻化趋势,<35岁年轻宫颈癌的预后较差,临床期别、宫颈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2017年中国最新癌症数据
<正>癌症统计资料显示,在中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达429万,占全球新发病例的20%,死亡281万例。癌症防治已成为我国重要公共卫生问题。2017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中国最新癌症数据,汇总了全国347家癌症登记点的数据。关注8大风险:(1)预期寿命85岁时,累计患癌风险高达36%;(2)癌症发病两头高,中间低:中等城市癌症发病率最低,大城市肠癌发病率是小城市的2倍;(3)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男性癌症风险逐渐降低,小城市男性风险最高,女性患癌风险与男性相反,大城市女性癌症风险最高,乳腺癌为城市
2020年全球癌症最新数据解读
<正>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ternational Agency forResearch on Cancer,IARC)发布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涵盖了全球185个国家36种癌症的新发病例数和死亡病例数等情况。全球:乳腺癌新发病例数首超肺癌位列第一,肺癌死亡病例数仍居榜首。2020年全球癌症新发病例数近2 000万例,死亡病例数近1 000万例,全球癌症负担非常重。值得注意的是,乳腺癌新发病例数226万例,首次超过肺癌,成为全球"第一癌"。
中国癌症态势七十年分析
邹小农;赵平;<正>2019年7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明确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1]。回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70年里,在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人民的建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稳步提高,人群疾病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感染性疾病的病死率下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病死率上升,人群健康指标发生了深刻变化,恶性肿瘤的流行和分布也出现了新的趋势,成为危害和
2017年中国最新癌症数据
<正>癌症统计资料显示,在中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达429万,占全球新发病例的20%,死亡281万例。癌症防治已成为我国重要公共卫生问题。2017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中国最新癌症数据,汇总了全国347家癌症登记点的数据。关注8大风险:(1)预期寿命85岁时,累计患癌风险高达36%;(2)癌症发病两头高,中间低:中等城市癌症发病率最低,大城市肠癌发病率是小城市的2倍;(3)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男性癌症风险逐渐降低,小城市男性风险最高,女性患癌风险与男性相反,大城市女性癌症风险最高,乳腺癌为城市
2020年全球癌症最新数据解读
<正>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ternational Agency forResearch on Cancer,IARC)发布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涵盖了全球185个国家36种癌症的新发病例数和死亡病例数等情况。全球:乳腺癌新发病例数首超肺癌位列第一,肺癌死亡病例数仍居榜首。2020年全球癌症新发病例数近2 000万例,死亡病例数近1 000万例,全球癌症负担非常重。值得注意的是,乳腺癌新发病例数226万例,首次超过肺癌,成为全球"第一癌"。
2020版乳腺癌诊疗指南发布
<正>近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委会(CSCO BC)召开乳腺癌线上年会,会上发布了"2020 CSCO AI人工智能辅助诊疗工具"以及《2020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近年来,中国乳腺增生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乳腺癌发病率也日益增长。CSCO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江泽飞介绍,中国乳腺癌防治形势严峻,年新发患者数目居全球第一。新发布的《指南》中对于有效科学防治乳腺癌给出了答案。江泽飞介绍,新发布的《指南》,是在2019版基础上,基于临床研究证据,融合真实世界数据,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更新形成。国际进展、中国贡献、药物可及这三个方面,是这本
中国癌症态势七十年分析
邹小农;赵平;<正>2019年7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明确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1]。回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70年里,在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人民的建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稳步提高,人群疾病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感染性疾病的病死率下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病死率上升,人群健康指标发生了深刻变化,恶性肿瘤的流行和分布也出现了新的趋势,成为危害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
吴华英;向德兵;<正>人类肿瘤生长伴随血管生成早在一个多世纪前就被发现[1]。几十年对血管分子机制的研究,发现有很多种生长因子对肿瘤血管生成是有促进作用的,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生长因子(F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等,其中最重要的生长因子是VEGF[2],无论在生理